科沃斯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展廳內,一臺臺機器人拿出看家本領,炒菜、掃地樣樣精通;思必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廳里,智能攝像頭識別會議發言人位置并自動追蹤,實時生成會議紀要……這是科技日報記者近日參加工業和信息化部“新型工業化媒體調研行”華東站活動時看到的場景。
如今,人工智能(AI)走入車間、走上核心崗位,深刻改變著生產方式。AI賦能千行百業的美好愿景正逐步成為現實。
AI加速落地輕工業場景
一杯牛奶,從牧場到消費者手中的每個流程,都能通過AI實現追溯。在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光明乳業”)華東工廠中控中心,記者切身感受AI給牛奶產業帶來的變化。
“每袋鮮奶涉及54個關鍵節點。”光明乳業數字化中心高級經理徐劍華介紹,依托AI算法和可穿戴設備,奶牛健康狀況可實時更新,系統甚至能提前24小時預測奶牛發情期,將配種效率提升15%。
光明乳業正在將AI深度嵌入產業鏈各環節。在飼喂環節,TMR(全混合日糧)精準飼喂系統可根據奶牛進食數據自動優化飼料配比,將飼料利用率提升12%,年節省成本近800萬元;在生產環節,AI智能溫控系統將巴氏殺菌溫度從85℃優化為75℃,在節能9%的同時,保留更多營養活性物質;在冷鏈運輸環節,該公司位于全國各地的58座倉庫依托AI算法動態規劃配送路徑,使冷鏈車日均配送效率提高35%...[查看原文]